第335章 菌王(1 / 3)

第335章 菌王

九月初八,开封府祥符县董家坝村。

一早,村民董荣贵与董生福扛着锄头走向村南连片良田。

开封左近多权贵,能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地成为了一个奢望。

董荣贵家早在几十年前,因为一场灾荒借了隔壁村李员外家一担粮,后来利滚利直到抵上了自家祖田才得已偿清,他家也由此变成了佃户。

走在旁边的董生福家道中落过程也大抵如此。

自耕农破产有三大诱因,一为天灾,二为生病,三为子孙不贤,沾染恶习。

以上三样,但凡发生一桩,便是典屋卖田的下场。

董荣贵参不透其中关键,总觉是自家时运不济,才落得这与人做牛马的命。

但上个月,南边七里汪村忽然放出招佃的消息,并有专门的宣传小队来到他们董家坝讲解了细则说是新东家中原农垦只收三成田租,并且要签长契二十年。

仅仅是这两条,董荣贵便动心了。

三成田租,肉眼可见的比常例少了两成。

二十年长契更是诱人,以往佃田来种,不知东家何时会收回去,是以佃农轻易不愿做整治水渠等基础建设,以免弄好了东家再收回去。

但二十年长契就不一样了,值得下番大气力,董荣贵和董生福等人甚至在一起商议,准备农闲时几家人合力打口井用以灌溉。

总之,相对低廉的地租和叫人安心的长契,让董荣贵这等面朝黄土背朝天了半辈子的农人,隐约看着一丝希望。

“阿福,你说,咱这新东家钟员外莫不是来做善事的?”

董荣贵站在地头,眺望他数日前刚刚得到二十年承包权的二十亩良田,不由感慨。

董生福怔了一下,才明白董荣贵说的‘钟员外’是新东家中原农垦,两人都是大字不识一个,一直以为‘中原农垦’是位心善的老爷

说起这钟员外,董生福同样满口称赞,只有一样,他觉着钟员外多此一举了,“咱这新东家好是好,就是太爱管闲事了。上月进村那宣传队说要交给咱们新种子来种,还说要教咱们科学种田.嘿,旁的咱不说,种田这种事咱还用旁人来教么?”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董荣贵先颂了句农谚,紧接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道:“这倒是,咱们土里刨食了半辈子,还能不懂怎样种庄稼?”

“呵呵。”

董生福自得一乐,望向广阔田野,一想到来年夏收时漫无边际的金黄麦浪,心中便不由生出几分欢喜,随即往掌心吐了口唾沫,充满干劲的抡起了锄把。

晨阳下,无数像董生福一般的身影散布于辽阔四野,除了他们之外,千里平原上最显著的便是点缀其间的一个个小坟包。

里面埋葬的是一代代勤恳农人

向土地索取,最后再朽烂于大地,听起来似乎很浪漫。

其实,却是一代代农人被束缚于土地的无奈写照.

浪漫的男耕女织,只存在于文人笔下。

董荣贵和董生福懵懵懂懂间,走向了一场生产资料再分配的波澜开端。

但,涉及到利益再分配,就不会一帆风顺,既得利益集团定然会反扑。

午时初,田间小道上吵吵嚷嚷行来数人。

打头那几人故意袒着胸膛,内里刺青若隐若现。

当董荣贵被人喊到近前时,发现自己儿子被对方揪着衣领,脸上有斑驳淤青。

董荣贵吓了一跳,忙赔笑道:“皮三爷,小儿若是不小心得罪了您,还请皮三爷大人有大量,饶他一回,小老儿给你赔罪了。”

说罢,董荣贵跪下磕头农人的膝盖不值钱,若能消弭一场风波,磕几个头算的了什么。

皮三是左近闻名的泼皮,常带着一伙破落户在周边游荡,本分农人谁又愿惹他们。

那皮三闻言,吐掉叼在口中的草茎,嘿嘿一笑道:“好说,你家三郎前几日与我等关扑,输了五贯七百钱与我。当时他说手头紧,让我们容他几日,以每日三分息签下了借据如今已过五日,应还二十一贯一百六十三钱.我与伱抹个零头,那三文不要了,拿钱吧。”

董荣贵一时瞠目结舌,看了看皮三,又看了看已吓得六神无主了的幼子,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二十一贯,他便是砸锅卖铁也还不起啊。

一旁,董生福看不过去了,当即道:“皮三,都是乡里乡亲的,你莫要欺人太甚!贵哥儿家的三郎今年刚满十三,他懂个甚关扑?肯定是你设局害人!”

“放你娘的屁!”皮三身后一名帮闲当即指着董生福喝骂道。

皮三却笑吟吟的抬手阻止了同伴,然后从怀中掏出一张借据抖了抖,道:“怎了?白纸黑字,上头有他家三郎的手印画押,你们难不成想要抵赖么?子债父偿,便是将官司打到县官老爷哪里,某也不怕!”

董生福一听,不由默然。

不管对方用了甚龌龊法子,但有了贵哥儿家三郎这借据,他们的确不占道理。

就在此时,却听方才斥骂董生福那帮闲又道:“董生福,你还有空管别人家的事?你那儿子昨日在路上不小心撞到了我家三爷,致使三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