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三国兴衰 百万军民生死之大事(1 / 3)

八月初五,大鲜卑山西麓。

此时中原仍处在盛夏的尾巴上,敌剌部的牧场已清晰感受到了阵阵寒意。

晨午,十六岁阿娜日将马群赶到了山脚下水草丰美的地方,好在严冬来临前为马儿贴上最后一层秋膘。

巳时中,阿娜日遥遥望见西侧群山中走出数名男子。

起初,阿娜日还以为是汉人小商队,赶紧骑马迎了上去。

汉人也不知是怎么生的,特别的心灵手巧,他们带来的货物中,有牧人们不可或缺的砖茶、铁锅,还有女儿家最喜欢的胭脂水粉,孩童们见了就走不动道的饴糖。

总之,尽是些好物。

可惜的是,敌剌部的牧场在漠北东部,南边是戈壁大漠,东边是横亘千里、阻隔交通的大鲜卑山。

汉人商队甚少来到这偏僻之地。

阿娜日上一次见到汉人商队,已是两年前了。

彼时,她们这个只有三百来人敌剌部小部属,很是热闹了几日,首领拿出了珍贵的马奶酒招待商队,好客是一个原因,同时也有希望对方来年还能再来的期望。

不过,待阿娜日骑马近前,却见几人衣衫褴褛,狼狈不堪,且头顶髡发也不是漠北各部那种三搭辫的样式,不由疑惑道:“你们是何人?”

来人明显带着警惕,一开口却是阿娜日听不懂的语言。

双方一番鸡同鸭讲,不多时,后方山林中又走出几人,这几人模样虽同样狼狈,却都背负着长短武器。

后方来人中,一人留着辽国样式的髡发,拄着根木杖盘跚上前,见了阿娜日的装扮,一开口却是地道乌烈部惯用的鞑靼话,“美丽的紫燕,请问此处是何地?”

“此地是我乌烈敌剌部敖日格勒首领的牧场,你们从何处来?”

漠北东部、大鲜卑山西麓,为乌烈八部的牧场,敌剌是其中之一,首领‘敖日格勒’又是敌剌部中的一个小首领。

听闻到了乌烈部的地盘,那辽人不由面色一喜,不回答阿娜日的问话,却急急对身旁一人讲了句什么。

说话间,自山林中走来的汉子越来越多,这些人渐渐汇聚在山脚下的平原上,有人第一时间跑到小河旁,像牲口一样疯狂饮水。

有些人,则眼冒绿光的看向了阿娜日放牧的马群。

还有人,卸下了后背上的弓臂、从油布中拿出了弓弦,开始默默上弦。

即便阿娜日纯真热情,也察觉不对劲了,突然一提马缰,调头往部族营地逃去。

上弦那人,刚好在此时绑好了弓弦,眼见阿娜日要跑,却依旧不慌不忙的扯了扯弓弦,感受到弦力充沛,这才抽出一领箭羽,张弓搭箭

眼见少女已逃出百余步,张弓之人稍稍抬高箭头半寸,果断松指。

微弱破风声,箭羽拉出一道低弧度抛物线,正中后心

阿娜日未发出一声,便栽下马来。

百步距离,移动目标。

“完颜都统,好俊的箭法!哈哈哈.”

参政萧仲贤抚掌大赞,射箭之人,正是铁浮图都统完颜揽.

金军先锋,历时二十余日后,终于于今日完成了横穿大鲜卑山,抵达西麓乌烈部牧场。

不过,代价也不小

一路上,掉队、失踪、摔死、病死、被毒虫蛇蝎要了性命的军士有多少,还来不及统计。

但出发时,随军的两万匹战马,却早在进山第六日后便因实在难以通过山道、峭壁,被丢弃在了大山中。

金人生于山林,本就善于攀爬山壁,可即便如此,在丢掉了马匹后,依然无法通过最险峻的路段。

最后西进主帅完颜谋衍发了狠,丢掉了所有不必要的辎重,直至命全军抛弃了笨重甲胄。

不过,他却为铁浮图保留了三千套人马重甲,并依萧仲贤之意,将重甲拆分,每名军士分摊背负

完颜谋衍和萧仲贤都清楚,铁浮图是此次西进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力量,一定要保证它的战斗力。

七月底时,在大山中摸索前进的西进大军已断了粮,只为在前方开路的铁浮图军士提供最低限量的口粮。

若十日内再走不出大鲜卑山,全军覆没的结局已无可避免。

幸而!

终于在八月初五这天走了出来!

短暂休整,不待后方的主帅完颜谋衍走出最后一段山林,完颜揽便招来副将,命令道:“速率两猛安军士,将这支敌剌部众围剿,不可使一人逃脱!”

乌烈八部虽是鞑靼后裔,却早已归降辽国一二百年,金灭辽后,又向金国臣服,每年都会依例上贡牛羊。

说起来,也是他金国臣民。

副将闻言,却多问了一句,“都杀了?需遵照他们草原上的规矩么?”

所谓草原上的规矩,便是年轻女子作为战利品可活命,不足车轮高的男孩子也可以活命。

完颜揽侧头冷厉道:“不管男女老幼,一个不留!”

副将这才领命而去,倒是一直站在一旁的萧仲贤以满是称赞的口吻道:“都统果决!”

为打齐国一个措手不及,此次西进保密为第一要务,漠北草原广阔无垠,各部落之间通常相隔数百里。

若遇大部落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