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前夕(1 / 2)

第267章 前夕

自白玉兰奖提名公布,到最后的颁奖,约莫四周左右。

陆远于《神话》剧组客串期间,“民间评委”在网上围绕此事,议论得可谓热火朝天。

不少人觉得这届名单相当胆大,陆远25岁的年纪,首次提名,便是白玉兰奖最佳男演员和最具人气男演员。

如果这位80后真破天荒的拿下视帝,那些在圈子里混了十来年的老前辈们又该情何以堪?

“盲猜一波,视帝是《我的团长我的团》的主演段宏,视后是《北风那个吹》的主演闫倪。”

“视后我感觉争议不大,视帝不好说吧?《我的团长我的团》是好看,但光说男主角,个人感觉不如《潜伏》经典。”

“《我的团长我的团》情节严重拖沓,后期的收视率一塌糊涂,就这也好意思拿奖?”

“对对对,就《潜伏》爽,余则成跟开了挂似的,最后马奎、陆桥山、李涯、谢若林都死了,难不成吴站长是卧底,观众不说话,就真把我们当傻子是吧。”

“都别吵吵,两部剧我都看过,《潜伏》的节奏要快一些,整部剧没有《团长》沉重,更易获得大家的喜爱,《团长》入口苦一些,但引人深思,震撼人心,回味无穷,毫无疑问都是好剧。”

“为什么一定要在陆远和段宏中间选,于和韦,林永建,冯恩贺就那么没有存在感吗?”

“就是,林永建的演技也不差。”

“楼上搞笑呢,这次很明显是两强争霸,其他几部剧就是凑数。”

“有一说一,今年的视帝提名其实对陆远相当不利,这里面只有他一个人是八零后。”

“单论演技,陆远并不比其他几位差,余则成演的更是没话说,但他吃亏在年龄,白玉兰最年轻的视帝王志闻那也是30岁才获奖。”

“年龄不是问题,霓虹男演员伊藤淳史,他在2002年凭借《尚未成年》拿到了第9届白玉兰视帝,那时他还没过19周岁的生日。”

“也不好说,毕竟是国外演员,评委咋想的咱也不知道啊。”

“……”

众多网友在各大论坛吵得不可开交。

实际上不仅他们觉得难评,白玉兰奖的评委们同样觉得问题棘手。

5月底,第十五届白玉兰奖的评审团成立,各组评委陆续到齐。

白玉兰奖分电视剧类、电视电影类、纪录片类、动画片类。

而这一届电视剧类评委会主席,是“京圈”资深人士郑小龙。

说起京圈,很多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王硕,但郑小龙在京圈的地位并不亚于对方。

郑小龙提拔了京圈两位大导,一位是电影导演冯晓刚,一位是电视剧导演赵宝钢。

且这人眼光卓越,从早年的《渴望》开始,凡是由他操盘的影视剧,收视基本都不差。

评委会成立当天,众人各自拿到一份视频资料,里面包含了经过初评、复评两轮审核后的影视剧片段。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大伙要做的事就是将这些片段依次看一遍,然后讨论出最终的获奖名单来。

讨论的第一个奖项便是:最佳男演员。

酒店四楼的某间会议室被布置成放映厅。

评委会主席郑小龙坐在第一排,他随手翻看着手中的名册,对工作人员道:“按顺序来吧。”

“一号陆远,播放《潜伏》第26集。”

“二号段宏,播放《我的团长我的团》第18集。”

“三号于和韦……”

针对入围的电视剧,受限于时长,评委们只通过剧中一两集的表现,就要给演员进行评分。

几个片段看下来,时间已近中午十二点。

郑小龙皱着眉,笔尖停顿在纸面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不好评啊!

抛开收视率,几位候选人的演技,因为角色差异,各有各的特色,都有闪过点,实在令人难以抉择。

尤其是《潜伏》和《团长》。

他提笔圈下两个人名,又揉了揉太阳穴,看向身侧的其他四位评委,见他们都不作声,于是起身道:“饭点了,先去吃饭吧。”

“好,边吃边聊,说说各自的看法。”毛卫柠点头道。

五人前前后后下了楼,酒店的菜式不错,红烧肉、糟溜鱼片、清蒸腐竹,很符合魔都当地特色。

边吃着,郑小龙掏出手机瞧了眼,笑道:“媒体报道《我的团长我的团》网上的投票支持率领先《潜伏》。”

“每届的票选网上都闹腾的很,网友喜欢指点江山,要是纯粹服从民意按票数说事,那还要我们评委会干嘛。”

“没错,网友的意见仅供参考,不必当真。”

郑小龙不置可否,放下手机,面向众人道:“刚才几位候选人的表演片段大伙都看过,我也知道你们心里在想什么,有哪些顾虑。”

他右手摆了摆,道:“先抛开收视等外在因素,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精品影视剧,它的判断依据应该是什么?”

毛卫柠稍作思考,放下筷子,道:“符合观众的娱乐需求,以及较好的收视数据,好的影视剧必须满足这两点,但同